多元理念 特色课程
发布时间:2021-11-26 来源:光明初中

 

20211115日,上海市光明初级中学迎来了黄浦区教育局及教育学院的“视导”活动。黄浦区拓展型课程教研员李莹莹、研究型课程教研员李艳对学校的二类课程予以高度重视,走进光初校园,对相关课程进行了指导。

周一中午,学校二类课程负责人张丽瑜老师为拓展课、探究课的两位教研员先后介绍了学校课程的开展情况。汇报主要集中在学校课程的目标计划、课程实施过程和课程的考核与评价三个板块,充分体现出学校的课程风貌。

区拓展课教研员李莹莹在听取汇报后,表示学校对于拓展课的展板设计、在拓展课领域所做的“学科融合”“项目化”的尝试,都是工作中的特色与亮点。在课程的分类与设计上,她鼓励学校回溯校训,重新建立“明德臻理”课程群的架构,优化顶层设计。

周五下午,教研员参观了学校的美术教室,了解了“木质机械”拓展课上的学生作品,并和相关老师做了简单沟通。走进了赵旖文老师的“思辨剧社”小课堂。在“思辨剧社”中,学生自己设计剧本,分配角色,排练演出,通过小组协作,自己完成“项目”的学习,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课后,教研员认为这堂课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拓展课的基本目标。项目化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再设计一些“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深入研究。

区探究课教研员李艳在听取课程负责人的汇报后,采取了教师访谈的形式,对老师们负责的课题研究做了初步的了解。在翻阅相关资料后,对学校的探究型课程提出了新的构想和建议,希望学校能够在现有的基础和成果上,把课程做精、做细。

周二下午,教研员听取了干宗怡老师的一节小组探究课《变废为宝的酵素洗衣液》。干老师的课堂风趣幽默,以化学小实验唤起了学生的探究思维。课后,教研员充分肯定了这堂课的设计,并从实验操作的有效性方面和老师作了交流。教研员表示,要尝试把这门课程打造为学校特色课程,在反复打磨中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新、研究思维。

学校的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始终以“多样化、可体验性、可选择性”作为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课程负责人和相关的教师团队,将会在两位教研员的指导下,提升课程质量,彰显学校特色。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