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实上海新教师入职第一步至关重要
发布时间:2012-04-18 来源:

走实上海新教师入职第一步至关重要

 

用规范保障从合格到胜任

长期以来,新教师入职以拥有相应学历和教师资格证书为合格标准,进入受聘学校后往往是在有经验的老教师带教下逐步胜任,这其中通常会碰到两个问题,一是完全仰仗于老教师的个人经验必然有局限,二是拿学生当实验品,在游泳中学游泳必然有风险。由此,常常听到这样的发问:为什么资质相当的两位新教师走进不同学校,几年后的差异会那么大呢?

教师作为一个职业而言,有其基本标准和核心能力。每一个初为人师者虽有大量文本理论,却缺少鲜活的实践体验;虽有自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却缺少将知识结构转化为支撑起教学过程的能力结构;虽有研究教材教法的一定能力,却缺少面对学生研究学生的能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今天,我们必须将新时代教师的基本标准和核心能力在入职伊始就赋予每一个新教师,让其在完成合格到胜任的跨越中实现高起点的规范化,这是上海高位均衡所必须突破的瓶颈。上海市教委人事处副处长孙鸿告诉记者。

基于这样的认识,上海组织专家大量提取、筛选、整合、优化了一大批优秀教师的成长经验,从规范化、可复制、创造性等视角加以反复研究论证,研制出上海市中小学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包。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职业感悟与师德修养、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班级工作与德育体验、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等4大领域的18经历要点。培训要求以经历这18个要点的过程或完成18个要点的相关任务为主,把过程记录或结果评定均体现在见习培训手册上,作为培训考核和入职注册的依据。当然,这套课程包只是一个实施支架,给各区域和各基地学校留出了创造空间,可以根据要点构建不同的学习模块,设计因区因校而异的途径、方法与过程,让新教师充分感知、体验和领悟,最终直达胜任的目标。

细节设计直指课堂教学

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领域为例,培训课程非常细化地提出了8经历要点:在导师指导下通读学科课程标准,在教研组内作一次课标解读专题发言;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一个单元的教材分析与教案编写,并在教研组内说课;结合自己兴趣爱好与个性特长,完成一门拓展型选修课的构思与教学大纲,试教一节选修课;在导师指导下正确熟练掌握教育教学基本功,包括学校常用文体的撰写和学科有关教具的使用等;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照录像,进行5次自我观课评课,写出自我评课报告;除平时随班观课外,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摩10节课,写出观课报告;结合跟班教学,设计一个单元的学生作业,并写出设计理由;出一次单元考试试卷,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次班级质量分析,并提出教学改进对策。

所有这些内容在设计上直指课堂教学,特别强调操作性,避免培训的空洞虚化,同时规范化培训并非标准化培训,所以我们特别预留了空间,让新教师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育人的主阵地在课堂,从某种程度来讲,课堂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因此,新教师胜任课堂非常关键。孙鸿说。

明确目标让试点区各显其能

上海市教委对培养职初教师的基地校提出了十分明确的目标,力求体现区域内享有声誉的优质学校,建立从校长到带教名师和学校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组织保障和系统设计,突出师德垂范、教学精进的育人标杆等三大特征。因此,4个试点区确定的所有基地校均以此作为提升教师整体专业水平的机会,创造了很多有效模式。比如上海实验幼儿园创造了高效的四环节培训模式,通过走进新教师的工作学校进行现场观察,再通过每个新教师的自我微型叙事呈现思考轨迹,然后通过基于实践背景重新解读教育原理进行反思审视,最后回归实践验证方法、更新研究、各取所获。

有了顶层设计,4个试点区的创造性探索更是可圈可点。作为上海中部地区的普陀区,学校多规模大,14个基地校要为全区培育120能上手的教师,他们创造了415模式,并通过建立评价体系将总体目标分解成可检测的底线标准和具体任务,甚至细化到见习期的每一天,使得施受双方都非常明确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

作为市中心区域的徐汇和长宁,把基地校建设作为枢纽,鼓励多位教师带教一位教师,导向以团队带教的方式,提升和彰显基地校的师资实力。长宁区教育局副局长夏惠贤教授颇为感慨地告诉记者,“8个月探索下来,深刻感受到这个项目一举数得的功效:对新教师而言,高校里学到的静态的、片断式的知识通过培训转化成了以关注学生为主线的动态而鲜活的知识;对基地学校而言,变以往一位带教教师的单打独斗为团队合作带教,参与带教教师越多,这所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就越高,通过参与培训,学校教师的自我认同感会明显提升;对新教师所在学校而言,也从中获得了重要资源,一方面异校带教名师走进新教师所在学校促成了同行交流分享机会,另一方面新教师在基地校的文化浸润和师德熏陶也被带回并影响自己所工作的学校。这样的见习培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

作为新教师需求量极大的远郊地区奉贤更是在设计上就注重环环相扣,收放有致。该区因地制宜地设计了5大培训模块和由30天跟岗培训、14天封闭培训、100天基地校培训、100天工作校培训等组成的阶段功能培训,同时还特别设计了自我研修时段,针对新教师个体而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提炼,自我总结和反思,及时消化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新教师刘烨炜说:我在读大学时就知道了备课的意义、备课的基本内容等概念性知识,但从教学大纲、教科书和学生入手,系统分析学情及知识点、关键点、衔接点、难易点却从来没有体验过,而只有学会了这样的分析才算是真正体会到了备课的意义。这样的培训有实效。

   

  :上海教育在向均衡发展的过程中,眼下遇到的最大瓶颈是什么?

李骏修:最大瓶颈还是教师。谁也不会否认,遇到一位好教师将成就终身,相反则会贻害半世。因此,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是内涵发展之核,也是体现教育公平,实现教好每一个学生的基本保证。

 报: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项目体现出怎样的价值?

李骏修 :这个培训项目至少显现出三方面的价值。

其一,从需求出发,加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大领域18个要点全部都是一名新教师所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和核心能力,而这些内容又具有相当的可操作性。我们反复研究优秀教师的成长轨迹,提取优秀教师在入职初期获得发展的关键因子,形成培训框架。我想这些要素的提取,今后会对改革师范教育培养模式起到一定的作用。

其二,从实际出发,激活区域教师培训的创造性。市教委主要在制度保障、机制协调和培训内容上作了顶层设计,而具体如何组合模块,优化途径,创造方法,则放手让区域自己去创造。不同的区域根据培养规格形成各具特点的培训方案,同时还注重激活一批作为微观主体学校的智慧,使培训达到一举数得的效果。

其三,从规律出发,创造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以往教师专业发展往往依赖于个人的经验,往往是传帮带的方式世袭,其科学性、系统性都受到局限。见习培训项目从研究教育规律出发,探寻认知特点,将个人化的经验转化为可供群体分享的经验,并在群体创造中实现个人的进一步提升。这种良性运作方式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