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
发布时间:2007-04-29 来源:

 产生原因:
(一)家庭原因
1、家庭不完整,缺乏关爱。
2、家长过于溺爱孩子。
3、父母的“铁腕”教育方法。
4、父母言行的影响。 
(二)自身原因
1、心理防线脆弱。
    有的后进生并非不想学习,只是面对社会的挑战、家长的压力、老师的要求,特别是到了紧张的初三,与同学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他们极易出现心理偏差,表现出自卑、忧郁、焦虑等症状。我重点调查了某班的几位后进生,发现这几位学生面对初三紧张的学习生活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承受能力,从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主要表现为:面对竞争担心学习赶不上,信心不足或完全缺乏信心;虽然努力,但成绩见效不快,又苦于找不到好的学习方法;希望与老师沟通,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安慰;父母的责怪和过高的希望使学生觉得心中烦恼。这些心理障碍如不能得到及时的引导、化解,学生的心理负担就会越来越重,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受到影响。初中学生正处在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期,是身体发育的高峰,是自我意识和智慧的增长期,也是心理状态极不稳定的时期,因此极易出现种种心理上的困惑和矛盾。
2、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
    有的后进生往往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学习多数是为了应付家长、应付老师而学习,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对学习缺乏内在动力。在学习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懒于观察和质疑,习惯于考试前的死记硬背,因此学习成绩较差。
3、意志力薄弱,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
    后进生一般都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其根本原因是后进生意志力的薄弱。一种不良的行为,开始可能出于偶然,但经过多次反复,这种不良行为同个人的某种需要、某种满足发生了联系,就形成了坏习惯。他们或许已经发现某些行为是错误的,但当个人不正当的欲望和要求与道德观念发生冲突时,由于恶习较深时常表现出不能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一些学生屡犯错误就是由于被不良习惯所支配而产生的。这些学生有的在生活上自由散漫,纪律观念不强;有的劳动观念淡漠,劳动习惯差;有的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有的懒惰、贪玩,经常迟到或早退甚至旷课;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有的同学学会了抽烟甚至有烟瘾;有的酗酒、盗窃,打架闹事;有的常出没于三室一厅和网吧;有的和街头流氓整天混在一起,甚至违法乱纪。
(三)社会原因
1、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影响了青少年正常成长。
    当今社会出现大量的选秀活动,很多原本默默无闻的少年“一夜成名”,摇身一变万人瞩目的明星。这给学生造成错觉,成功似乎唾手可得,何必埋头苦读,不如学他们唱唱跳跳。随之而来的盲目追星,行为和穿着上进行模仿。中考志愿要填各种艺校,学生急功近利,心态十分浮躁,哪还会静下心来读书。
2、消费文化对青少年有负面的、消极的影响。
   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既给青少年的学习提供方便,同时引领他们进入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他们可以得到生活中所没有的一切,在这个世界中他们可以实现一切梦想,在这个世界中他们寻找刺激,寻找胜利的快感。
    有些影视作品中充斥着暴力、色情的内容,“教导”学生重享受而逃避劳动。商业行为中不适度的夸张其说,使得一些青少年往不良的方向发展。

教育转化:

    难道后进生“无药可救”了?绝不是。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笔者认为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取得信任。
    后进生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当他们做错事时如果横眉冷对,当众批评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为此,我在平时的教育中注意做到“四不”,“三会”。即不歧视,不排斥,不粗暴,不揭旧病。要与优生一视同仁;会批评,会谈心,会表扬。创造尊重理解的氛围,让后进生感觉到大家不是在讨厌他、排挤他而是在关心他、爱护他,渐渐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你今天尊重他,明天他也会尊重你,信任你,这样逐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就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指导和教育,为进一步了解他们在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去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成为后进生的知心朋友提供了。让我们一起来重新温故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醒教师的一句话:“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二)发掘闪光点,给予表扬。
    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因为后进生一般成绩较差,纪律观念不强,他们往往作为反面材料对其他学生进行教育,点名批评,指责教训,很少受到表扬和鼓励,长此以往后进生会觉得就算努力了还是得不到肯定,因而情绪低落,甚至自暴自弃。后进生的缺点自卑感掩盖了他们的优点和自信心。因此对后进生,教师应使他一方面成功,使他受到鼓舞,树立信心,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例如有个学生,上课不讲话但很爱睡觉,有时还旷课去打篮球。该生对做化学实验很感兴趣,让他当化学课代表,管理实验器材,慢慢地他热心工作和学习,且期中成绩不再全红,只有两门不及格,进步较大。
(三)趁热打铁,持之以恒。
    “后进生”一旦有思想上的转化,就要趁热打铁,围绕这一点,要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变厌学为乐学,夸美细斯认为:“求知和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身上激发起来”。但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调整心态,拿出耐心,遇事冷静分析,三思而行,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使他们的潜力得以发挥,兴趣愈来愈高,成绩就不断提高。要知道牛顿小时候智力很平常,班上成绩不好的学生总少不了,但并不妨碍他以后成为一位著名学者。文章开头我提到的苏某,开学第一天就迟到,作业辅导时间无故缺席,第二天送来了一张签着他母亲名字的病假条。经核实假条不是真的,他也未生病,这是我第一次被他骗了。我没有大怒,而是心平气和地找他谈。做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鼓励他好好学习,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当时他点点头,但总是坚持不了几天,又故态复萌。对这样的学生,仅仅几次简单的说教是不可能见效的,必须进行深入、耐心、细致的教育,通过了解发现他的表现与家庭现状脱不开关系,我将对该学生的教育转向对他生活上的关心,在多次的教育帮助下,有一次老师手机在学校无故丢失,他主动动员同学寻找并四处打听下落,虽然结果没找到,但老师对他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并适时表扬他。老师再一再二再三再四的帮助以及严格的要求,他真的有所改变了,不在逃学了,上课能专心听讲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教师与家庭密切配合,事半功倍
    在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中,家长的密切配合是重要的一环。我还注意加强与家长的密切联系,求得配合,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在交流中发现有极少数家长不承认他的孩子存在问题,有的家长公开说自己的孩子只是成绩差点,没有其他坏习惯、坏毛病,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不仅要做他们孩子的思想工作,同时还必须做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家长正确了解、认识自己的孩子,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孩子,耐心细致地帮助自己的孩子,在行为习惯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求得家长对班级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将对后进生的转化延伸到家庭中。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用我们教师的一颗爱心,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摸清情况,找准问题,对症下药,热情耐心,持之以恒,既要看到后进生所存在的缺点,客观地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又要善于利用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作为转化的契机,就定会使后进生变先进。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