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
发布时间:2007-11-15 来源:

                教      ­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小说,也是多年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一篇传统课文。全文仅3000多字,可是从以乐境写悲哀的精巧构思到12岁小伙计的独特视角,从精巧含蓄的社会环境描写到看似矛盾的结尾处理,可圈可点处俯拾即是,既塑造了孔乙己这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为读者留下了许多值得探究的课题。

然而,文章虽精美,却难以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因为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对他们而言,在理解小说的内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小说所要表现的中心上都存在一定的难度。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设置。小说篇幅不长,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要完成对本文人物、主题、写作技巧的全面的、理性的分析对学生而言是有相当困难的。因此只有准确定位自己的教学目标,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于是我将上课的重点和难点放在了对主人分孔乙己的个性分析和造成他悲剧命运的根源上。

二、如何激发学生对传统课文的学习兴趣。传统课文教学一般难度较大,主要问题在于学生对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而教师又往往容易受到以往的思维定势的束缚。因此我首先让学生在课前作充分的的准备。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去了解小说及小说中的人物,让每个学生作一个孔乙己的个人简介表格,并在课堂上进行介绍,这各形式让学生在了解小说内容的同时,对小说也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

三、深入引导,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的质量。在对孔乙己的人物性格特征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之后,我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文章是否只写了孔乙己一个人,还写了哪些人?”、“他们对待孔乙己是怎样的态度?”在课堂分析过程中,我抓住小说中孔乙己每次出场时,人们的笑来分析,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取得了较好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把握的深浅程度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虽然这是一篇传统的课文,但在上课之前,我仍然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尤其是在对引导问题的设置上,我作了反复的修改。

当然,上完课之后我仍有感到遗憾和不足之处,就是在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学生的理解还存在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也未能及时抓住问题作正确深入的引导,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弥补的不足。

教学是一个学习渐进的过程,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升教师综合能力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地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让自己的综合能力有一个更大的提升。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