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学年第二学期政史地教研组工作小结
发布时间:2007-09-01 来源:

   这一学期以来,我们政史地教研组全体教师依据“二期课改”的精神,主动学习、努力工作,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并根据学科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小结。
一﹒学习理论、提升理念
1﹒加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在实践“二期”课改理念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感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需要更新,为此,我们教研组全体老师认真学习了《新课程备课新理念》、《活动教学》等理论书籍,这为我们进一步践行“二期”课改理念打下了扎实基础。
借周三午间的时政广播提高育德理念。本学期,我们教研组继续开展周三午间“时政论坛”。每次时政广播时,我们组老师都力求先学一步、先行一步,并做到形式多样。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们的育德理念不断得到了提高。
二﹒深入实践“三课三反思”,提高课堂有效教学 
       根据二期课改的相关理论,“两纲”教育要求,结合我校教研的特色项目─微格教研,学校教研室提出了“三课三反思”主题教研活动的构思。我们组快速反应,很快就进入了实践状态。肖益嘉老师率先开始了“三课三反思”的教学实践。之后我们组的赵越华老师和张洪斌老师相继再燃“三课三反思”主题教研的战火,好评不断。为了“三课三反思”的主题教研活动真正能够提高课堂有效教学,我们教研组还请了区教研员和光明高中教师前来助阵,一同反思,以提高课堂有效教学。在三位老师实践之后,我们组又举行了“三课三反思”的三堂会“审 ”,即对三堂实施主题教研的研究课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反思。三位老师的体会是深刻的,他们的反思和心得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认可,另外,我们教研组将会一如既往地在今后教学中反复再实践,不断运用主题教研来促进教学。
三﹒探索“活动教学”常规化,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目前,以学生为本的探究型课程正日益在各类教育教学中显现其无穷的魅力。可以这样说,如果一个学生仍然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结果性知识,不能对各种知识进行主体性的意义建构和内容的整合,不能将已获得的间接经验知识具体地应用于实践,学生自身也难以获得主体性发展。为此,我们教研组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教学”,并做了深层次的探索。
1设计及开展“元宵民俗民风寻访”活动。本学期一开学,我们历史备课组的老师就为“元宵民俗民风寻访”忙开了,从课堂忙到课外,从校园忙到学生家庭和城隍庙商业区。由于此次活动事先有计划,实践有目标,所以,在寻访汇报和制作展板时,深深吸引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2设计及开展“红五月寻访”活动。设计及开展这一活动是让学生能感受“红五月”那“爱国、进步、科学、民主”的战斗激情,感悟一个民族的不屈与奋进,再由历史切入现实,进而领悟和传承红色经典,思索青春的价值,并让学生获得一定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此活动内容十分丰富,有预备年级讲故事大赛、初一年级知识竞赛、革命影片欣赏、招募“五四精神寻访团” 记者、摄影师、五四精神寻访等。在每一个内容中,我们都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以提高他们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在寻访过程中,我们能深深感受到参与学生的热情、区共青团委和光明高中的大力支持、指导教师的开拓创新,这为我教研组推进“活动教学常规化建设”打好了基础。
四﹒参与并实践“德育校本教材”和“第二课堂教材”
1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吴道静、杨翎、陶鹂鹂、孙银昌、张洪斌、赵越华等老师参与了“德育校本教材”的建设。其中,赵越华老师主编的《中华传统美德—孝和悌》一书正在课堂实践阶段;陶鹂鹂老师主编的《中华传统美德—立志勤学》一书正在论证和校对阶段;孙银昌老师主编的《传统美德修身冶情的人格标准教育》一书正在前期论证阶段。
2郑军老师编写了《徒手撕纸艺术》第二课堂文本和视频教材。
五﹒部分教师获奖情况
161日举行的黄浦区第三次少先队代表大会上,陶鹂鹂老师被评为黄浦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2在上海市第八届中小学电脑设计与制作大赛,张洪斌老师获得了三等奖。
3在第九届黄浦区中小学电脑设计与制作大赛中,张洪斌老师和肖益嘉老师分获二、三等奖。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