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研组历来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推进二期课改、实施“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进课堂的教育主旋律中,我们全组教师锐意进取,积极探索有效的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在动态的语言实践中,逐步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和情感内涵。然而我们语文的教研工作尚处于徘徊期,教研组长的教研引领作用尚嫌薄弱,语文教育问题又呈现出复杂、多元的特征,我们的工作一时还不能适应学校“整体发展全面推进”的需求,但是我们没有退路,只有顺势而为,乘势而进,在艰苦的教学、教研工作中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主要工作:
1.加强二期课改新教材起始年级语文备课组的建设。
①围绕每一个单元的教材进行集体备课,按“集体梳理教材——各自认领任务——独立设计构思——个人调整优化——留空反思修正——交流分析评价”的备课流程执行。
②发挥新教材起始年级语文备课组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如对新任预备年级语文的教师进行“把握、钻研教材”的指导与培训,实现两个年级语文备课组的联动。
③对吴晓蓉老师执教的《安塞腰鼓》进行微格研究,通过情景回放,定格研究,获得一定的教学体悟。
2.进行“光明教学链”语文教研工作,结合名师工作室、语文特级教师柳泽泉老师的常态化听课,通过备课、议课、开课、评课等环节,进行多方面辐射,有效互动,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3.重视教科研工作,发挥教研组教育科研工作的主阵地作用。
①积极探索“新课程下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撰写好开题报告,明确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课题实施的步骤。
②利用校园网,及时发布课题研究的最新信息,逐步规范课题的研究行为。
③鼓励青年教师在教研组主课题下积极切实可行的子课题,在实践中积累、研究,反思课堂教学,并完成一篇教学案例。
④继续研究尚未完成的“二期课改下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这一课题,积累教学实例,研究教学的有效性。
4.四十岁以下的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说课比赛。
5.举办一次“民族精神教育进课堂”的专题教研会。
6.以“魅力普通话,时尚新上海”为主题,积极开展推普工作。
①与德育室共同举办“我爱祖国语言美”诗歌吟诵大赛。
②组织学生参加黄浦区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
③全体语文教师参加黄浦区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
7.研究2006年语文学业考试(中考)试卷,撰写出一份分析报告。
8.组织学生参加一次社会实践考察活动,并完成考察报告。
9.认真学习张民选的《隐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显现可能》、柳泽泉的《铺设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环”之路》。
常规工作:
①开学初检查全体教师的备课情况,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撰写详案。
②抓好预备、初一年级进图书馆上的阅读拓展课,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初步认识母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进行阅读小报的制作、展览及评比工作。
③积极参加黄浦区IP(远程教学)教学实践课的评比工作。
④组织学生参加市、区两级举办的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⑤加强日常性的听课活动,一学期听课至少10节,备课组长每月统计一次。
⑥认真完成期中、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工作。预备年级、初三年级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质量监控测试。
⑦加强对初三语文命题的实践与研究,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提供学生的阅读材料要有文化底蕴,力争体现二期课改的精神。
⑧利用校园网,及时做好教研组教研活动的信息发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