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理念中,唤醒教育,即生涯规划教育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殊不知,作为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唤醒教育,越早进行越好。生涯规划是关系学生一生成长的重大问题,只有谋划好了人生发展的蓝图,才能有条不紊走好每一步。
父母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帮助应该是:引导不逼迫,要求不强求,帮办不代办。唤醒教育需及早进行。中学时代,从十几岁到二十来岁,正值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开始梦想并逐步努力实现梦想的人生阶段。作为中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今后的生涯要不要规划,如何规划?这是关系学生一生成长的重大问题。
中学时代极为关键
著名作家柳青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中学时代,恰逢这样的紧要之处,而之所以紧要,一个重要原因是面临未来人生的多种选择,面临着今后生涯的规划。
什么是生涯规划教育
如果从字面上理解,“生”就是活着,“涯”就是“边际”。生涯指的是整个人生。人生发展需要蓝图,需要规划。一个人的生涯规划,就好比是一座建筑的蓝图,这个蓝图决定我们是要盖房子、修桥铺路,还是堆沙丘。没有一个蓝图,我们可能不知道这第一笔从哪里画下。生涯规划的实质在于真正了解自己的特长和爱好,筹划未来,为自己选择一条真正适合的事业发展道路。
填报志愿孩子没想法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每到中考、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总是家长们参加各种招生会,带回各种招生简章,进行各种咨询,却很少跟孩子沟通,听听孩子的想法。即使沟通,也经常只听到3个字:没想法。将来想干点什么?孩子们通常不去考虑,好像这件事跟他们没什么关系,他们上学不一定是想学习、想工作,而只是为了考试,只是为了完成老师要求他们做而不得不做得事情。
孩子没想法因为两点
孩子对未来“没想法”,源于家长平时包办代替过多,源于学校生涯教育的缺失。对未来没有想法的孩子,在现代社会相当普遍,以至于我们偶尔见到一些有想法、有主见的孩子会很惊奇。造成这种状况的症结有二:一是应试教育把孩子变成了死记硬背现成知识和考试竞争的机器,他们无暇顾及更广阔的世界以及未来社会对人才需求;二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中,长期缺乏系统的生涯教育。
初中的孩子如何规划
初中毕业是孩子生涯发展的关键时刻,也是开始筹划人生、思考未来的重要时期。根据家庭供养能力、社会需求和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相当一部分孩子可能会选择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肓,成为普通劳动者队伍的后备力量;学业成绩良好、有继续学习深造愿望的孩子,可以选择考高中、上大学、甚至读研,按照未来社会管理者、高级社会管理者、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继续深造。此时的家庭生涯教育,应当鼓励孩子澄清自己的生涯发展目标: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要干成什么样的事。为了实现这样的人生发展目标,我需要接受怎样的教育,制定怎样的生涯发展规划。
高中的孩子如何规划
进入高中阶段,正处在自我认知和辩证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进行生涯意识、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在高中阶段从学校方面来说,加强职业生涯教育,设置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非常必要;从家长方面来说,就要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提示、引导孩子逐步确立自己的理想和实现理想的最佳途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原理都告诉我们:学会规划和设计自己,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进步的动机。每一个人都有梦想,梦想能激发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潜力,能改写一个人的命运。身为父母,不妨放下姿态,花点时间,启发孩子启动对未来的思考和设计,参与孩子们未来想法的讨论,帮助孩子去建立自己的梦想。
中学生的生涯规划应该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模糊到清晰,由分散到集中,由犹豫到坚定,最后为考大学报志愿乃至选择就业方向奠定基础。这个过程应该包括以下一些阶段。
01多给平台,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所在
父母在平常就要对孩子的行为用心观察。一旦发现孩子对某一事物特别有兴趣,就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抓住孩子兴趣的“闪光点”因材施教。这样做,说不定就会激发出孩子某一方面的智慧火花,引导孩子沿着自己的兴趣走向成功。学生的兴趣所在、长项和短板,家长最清楚、老师最清楚。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对父母来说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事情。当然,有时也会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情况,不妨多咨询一些老师、同学、亲戚、朋友们的意见以供参考。培养孩子的志向,要注意发现孩子的中心兴趣。稳定的中心兴趣常常代表了孩子优势的发展领域,早期培养可能为将来的职业选择奠定基础。
02知晓需求,了解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和孩子的职业倾向
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各类职业及从业要求。美国学者霍兰德进行了人格类型、兴趣与职业选择联系研究。他认为,职业兴趣分为六种类型,每个人都归属于职业兴趣中的一种或几种类型,并具有与之对应的典型的职业倾向。这六种类型是: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根据孩子的特点,进行从业优势、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的综合分析判断,形成比较符合实际的结论性意见。
03明确目标,帮助指导孩子确定合适的目标
在设定目标时,目标的难度要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即初看之下似乎不容易实现,可是又要对孩子有足够的吸引力,让孩子愿意全心全意去完成。可以帮助孩子把目标分成几个阶段,教会孩子制定最近目标和中长期目标。尽量让孩子的理想符合社会的需求和个人的实际。当孩子面对诸多的人生选择感到困惑时,家长不妨带领孩子逛一下“魔术超市”,让孩子在所有美好事物中选择自己最看重的5种事物,通常这种选择会包括成功的事业、甜美的爱情、美满的家庭、优裕的生活、健康的身体、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然后,明确告诉孩子,人生的不如意十有八九,假如不能同时拥有这些美好事物,你会首先放弃什么,其次放弃什么,最后为自己保留什么。
04持之以恒,激发孩子对理想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在追逐梦想的同时,别忘了鼓励你的孩子,让孩子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展开行动,不断督促孩子朝着理想的目标迈进。放飞梦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不是奢求,更不是妄想,而是永不放弃的追求。别让梦想沉默,做自己想做的事。无论会遇到多少苦难,无论会遇到多少险阻。只要愿意去付出,不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将是快乐与幸福的。要教育孩子明白,人在一生中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都会有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面对这些问题和困难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标准答案只有一个,尽全力去努力。只要有恒心,只要能坚持,那么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校长果淑兰如是说:
生涯规划的实施策略,父母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帮助应该是:引导不逼迫,要求不强求,帮办不代办。
父母需要做的是:多搭建孩子成长的平台。主动积极地接受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而不是把我们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不是去阻挠和限制,哪怕有时候这个梦想看起来是那么荒唐。
生涯规划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自始至终的意识,不断规划和设计自己,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是长期需要的。如同有的学者讲的,理想不一定是确定的目标,而是一种人生状态,永不停息地追求,竭尽所能,直到不能。
内容来源 | 本文由好教师小编综合整理自北京市十一中学校长果淑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