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街,一个为了永远的纪念
去多伦路,了却了一个遗憾,又新增了一个遗憾。
带每一届学生,我都会布置一些我现在称之为“博雅”行动的作业,记得1999年刚到这个学校带的一届学生,布置他们节假日完成的一个作业就是参观多伦路名人文化街。本来说好我带他们一起去的,后来学校安排我带一部分学生要参加一个活动,这样一来一部分同学自行组织了那次活动。我的多伦路之行就成了遗憾,一放就是十几年。这次为了参观党的“四大”纪念馆,也弥补了我的这个遗憾。
走进多伦路,就走进一段绕不开的历史,中国文学史、中国现代史乃至中国革命史都不能回避的很多人物,在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都云集这里。现代文学史与“红”相关的文学家、艺术家大多与这里有关联。这是一个真正藏龙卧虎之地。
在多伦路上走了两个来回,我好像又在重温现代文学史上那些激荡心胸的文字,好像亲临那些叱咤时代的风云人物的集会。端详着一尊尊黑色的塑像,我觉得很亲切。同行的人说:“柔石、茅盾、郭沫若都刻得老相了。”是啊,那时他们相聚于此都是正值青年和壮年,特别是不管是怎样的年龄,他们都充斥着满腔的热血,勃发着高扬的热情,还有儒雅也掩盖不住的冲天的理想。
多伦路上走了两个来回,我只进了两间建筑。因为一条街上,几乎所有的建筑都用做了店铺,不管原来住过谁,现在都是贩卖文化的商人坐于其中。刚进文化街的一个店铺,就看到两个典型的“暴发户”在一堆字画与红木家具中洋洋自得,给人的感受是:多伦路也和全国大部分的文化街道、文化古镇一样都被经济给绑架了。这是我参观多伦路名人文化街留下的深深的遗憾。
今天,我们许多璀璨的文化都蒙上了喧嚣的世尘,让我们的孩子有些时候更愿意接受灰色是真实,很难相信与理解柔石、殷夫他们对于红色中国的憧憬与向往。记得那次学生参观回来写的报告和随笔中大部分只提到了他们对于鲁迅的印象和浅浅的了解,其余的作家特别是“左联五烈士”他们根本不清楚。站在多伦路上,我由衷的感概,今天的当下,理想是一件珍奇,信仰何其珍贵!作为一名党员,我不仅要心怀理想,坚定信仰,更要在学生的心中播撒中国梦的伟大理想,树立中华复兴的坚定信念,这是我今后“博雅”行动的主旨和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