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毛泽东旧居有感(黄俊杰)
发布时间:2014-04-10 来源:

参观毛泽东旧居有感

 

    一个春日的下午,带着怀念和敬仰之心,我走进位于茂名北路120弄甲秀里,一个不显眼居民楼边上,一个牌匾出现在眼前:上海毛泽东故居。那是一幢二楼二底、砖木结构、坐南朝北的老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建筑。这幢楼的七号,就是毛泽东和夫人杨开慧等家人一起居住过的地方。进入弄堂的大门,一座石像映入眼帘,毛泽东同志与其妻儿相伴左右,其乐融融。相比较全国各地的毛主席雕像,这种展示伟人家庭生活场景的雕像我是第一次看到,深深地感染了我,也提醒着我,这里是毛泽东工作,更是生活的地方。

    在进入旧居内的展厅,我了解到:19242月至年底,毛泽东第9次来上海,这是他在上海住得最长的一次,也是最富家庭生活气息的一次。同年6月,毛泽东夫人杨开慧、岳母向振熙带着2岁的毛岸英与出生不久的毛岸青来到这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在伟人的一生中,这是难得的温馨时刻。195511月,62岁的毛泽东在北京坐南下专列往上海考察。沿途,毛泽东不断地向身边工作人员提起往事。在这位花甲老人的记忆里,31年前的那10个月,应该是他与家人生活时间最长的一段时光。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两人与母亲杨开慧的唯一一张合影就是在那时拍的。31年前,亲人的到来,给毛泽东繁忙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多年之后,蔡和森的孙女蔡予介绍,听家里老人说当时革命形势非常严峻,斗争也非常激烈,毛泽东身兼数职,每天早出晚归,但他还是会抽出时间陪孩子玩,教他们识字,做游戏。尽管生活艰苦,但他们一家过得其乐融融。

    在一个多小时的参观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毛泽东同志,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代表人物,其实他也有普通人的一面,他也是一个重家庭,重感情的人。但是,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毛泽东一家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毛家先后有10多位亲属为革命献出了生命。这其中就有他的爱人杨开慧,弟弟毛泽民和毛泽覃,堂妹毛泽建,儿子毛岸英和侄子毛楚雄都为革命牺牲了生命!再联想到他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在国民党用重兵进犯延安时,他坚持不离开陕北,以牵掣敌兵的注意,达到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目的;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婉拒了“大元帅”的头衔;在三年困难时期,他自降工资和其他领导人一道,自降粮食定量……这就是人民领袖毛泽东。毛泽东一生的功过是非,自有历史作结论,可是他的牺牲精神,永远受到百姓的怀念和敬仰

    这样一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大公无私精神的具体体现。正因为有着大公无私的精神,抛家舍业,背井离乡,义无反顾地参加和领导革命斗争,才取得了无产阶级政权;正因为有着大公无私的精神,投身建设,献身改革,努力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才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大公无私,既是共产党人崇高政治信仰的体现,也是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要求。

    共产党人做到大公无私,就是要坚持党性,遵循宗旨,正确看待手中权力。如果利用权力谋私,就违背了人民的意志,也背离了自己的诺言,人民就会反对我们。这样,不仅共产党人最初的理想和愿景不能实现,也会使我们失去执政资格。只要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把公与私分清了,懂得了大公无私的含义,秉持大公无私的理念,就会更加自觉地做到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

    走出这座石库门建筑,脑子里不时浮现出毛泽东活动的画像和实物,敬佩毛泽东一家对中国革命所作出的贡献,伟人已逝,但精神永存。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