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和双拥知识、政策知识点
发布时间:2011-03-21 来源:

国防和双拥知识、政策知识点

 

1、军民共建是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简称。
2
、双拥是指拥军优属、拥政爱民。
3
、毛泽东同志倡导了双拥运动。
4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5
、国防即国家防务,它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止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6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革命烈士褒扬条例》及有关解释,只有符合规定条件并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确定的牺牲人员才能称为烈士。
7
、国防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
8
、国防教育的原则是经常教育和行为教育相结合。
10
、国防观念主要包括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居安思危的观念、爱军习武的观念;其核心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11
、世界上公认的战争法《联合国宪章》宣布禁止从事侵略战争和非法使用武力。
12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保卫祖国、抵抗侵略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13
、我国《国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当依法履行国防义务。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规定,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国防教育日。
15
192781日的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16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服现役的称现役军人;编入民兵组织或者经过登记服预备役的称为预备役人员。
17
、新时期双拥工作以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为目标。
18
、学生参加军训的意义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加强国防后备力量的需要、加强国防教育的需要。
19
、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
20
、双拥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加强党政军民团结的重要保证。
21
、国防教育是培养公民的爱党爱国和国防意识。
22
、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23
、战争动员包括国防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三个方面。
24
、国防精神主要包括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爱军习武精神、团结奋斗精神、国防主义精神。
25
、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海军、陆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组成。
26
、全国的国防教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
27
、退伍是指义务兵退出现役。
28
、双拥运动于1943年在延安兴起。
29
、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和巩固国防,实行积极防御战略,坚持全民自卫原则。
30
、现行《兵役法》规定,义务兵服现役的期限为2年。
31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32
、《孙子兵法》是世界军事史上最古老、最杰出的兵书之一,现存13篇。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士兵服预备向的年龄为1835周岁。
34
、我国在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军队也强调树立科技强军的思想。
35
、预备役人员参加军事训练,其误工补贴由当地人民政府解决。
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年满18周岁的男性公民应当被征集服现役。
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士兵预备役的年龄为十八至三十五周岁。
38
、我国公民履行兵役义务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服现役、服预备役和参加学生军训。
39
、国防的根本职能是维护国家的安全利益。
40
、国防现代化的核心是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军队。
41
、《中结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陆、内水、领海、领空神圣不可侵犯。
4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我军唯一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3
、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44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规定,优抚对象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现役军人家属。
45
、国防的基本职能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46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规定,军人的抚恤优待,实行国家和社会相结合的方针,保障军人的抚恤优待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保障抚恤优待对象的生活不低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