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季节,学校组织我们参观了世博展,走访新农村。在世博园内,我们可以在环幕影院里走进未来的上海世博园,也可以像哈利·波特一样用手隔空一拂,就能阅读虚拟图书里的世博知识……
上海世博会展示中心配置各种先进的多媒体手段,比如在上海世博会展区,通过世博园区航拍图,可以看到世博园区的过去;通过电信“全球眼”,观众又可以实时了解到世博园区当前的进展;而走进“城市的畅想”特效环幕影院,仰望空中穿梭的世博飞艇,徜徉在各国精彩的展馆之间,仿佛已经置身两年后的上海世博园区。如果觉得还不过瘾,观众可以通过“上海世博会展览展示方案集锦”多媒体展示屏,细细端详瑞士馆屋顶的缆车、英国馆美轮美奂的夜景、漂浮于水上的法国“感性城市”……
世博会展示中心占地约
上海市嘉定区的毛桥村是全国新农村建设35个示范村之一,去过那里的人都对那里的现代农业、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田园风光浑然一体赞不绝口,确实不愧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但我从中看到,学到的更多的是毛桥镇的人文精神
人与自身的关系即要回答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的问题。人活着不能迷失了自己,要活得有意义,活得像人。旅游业已经成为毛桥的支柱产业之一,它给游客带来享受的同时,也给毛桥村带来丰厚的回报。试想,如果毛桥人活得不像人,他们尔虞我诈、道德沦丧、愚昧无知、肮脏不堪,即使那里仍是小桥流水、风光无限,还有人愿意到毛桥村旅游吗?还有外人敢跟毛桥人打交道吗?旅游业如此,其他产业又何尝不是如此。所以说,毛桥村经济繁荣、人民富足表面上看是产业发展的结果,实际上是它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的体现。
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文精神。“人文”即“人纹”,“纹”者“关系”是也,就是你、我、他之间的相互关系;单个的人是无所谓“人文”的,人处于社会群体之中才有了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基本特征就是社会性与历史性,社会性强调的是“现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历史性则是“过去的”社会性。那么,这种你、我、他之间的关系的精神实质是什么呢?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远至原始社会,近至当今市场经济社会,这种关系的本质要求就是“合作”。一个社会群体合作得好则一荣俱荣,合作得不好则一损俱损,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是如此,市场经济就是分工合作的经济。毛桥村繁荣文明的“物”的背后所折射出的无不是这种以“合作”为内核的人文精神,清一色粉墙黛瓦是不是毛桥人合作的结果?如果其中出现几个盲目追求个体利益、突显个性特色的“钉子户”,是不是使游人有大煞风景之感?现代农业的产、供、销一体化是不是要以合作为基础?百年老屋修旧如旧则充分体现了毛桥人对历史的一份尊重,更是人文精神的升华。
人与自然的关系按照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要求人们要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现代意义上的人文精神已经超越了人与自然的主客关系,而以“天人合一”为理想,追求人类小生命与自然大生命的相依相存。毛桥村尽力保持村容的原生风貌,随高就低,修桥补路,造林补绿,使小桥流水与绿色田园相得益彰,无不体现出这种人文追求。
我想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学习“毛桥人”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也是为上海世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