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情境教学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12-06-21 来源:

如何提高情境教学的有效性

——《怎么对待家人的隔阂》教学反思

 

《怎么对待家人的隔阂》是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的第二框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在分析认识隔阂产生原因以及隔阂带来危害的同时,学会正确对待家人隔阂的有效方法,及时化解与父母家人之间的隔阂,促进家庭的和谐幸福和自身的健康成长。为了解决本课的难点,使学生懂得分析隔阂产生原因,体会隔阂产生的危害,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课堂实录:

【生活真人秀】《我的网瘾谁负责?》

小品内容:假期来临,母亲为了帮助儿子开拓眼界增长知识,为儿子购买了一台电脑。儿子也为自己每天设定了一小时的上网时间,在学习新技能的同时也不忘努力学习。然而在假期结束的考试中,儿子不理想的成绩却惹怒了母亲,既为儿子的退步而失望,又为由于电脑的原因导致儿子成绩下降而懊恼。与此同时,儿子虽心中有迎头赶上的想法和知错能改的意识却未能与母亲沟通交流,于是在母亲对儿子学业更加严厉的要求下,儿子与母亲的距离越来越远……一次偶然的机会,儿子在同学的带领下接触了网吧和网络游戏,想着母亲严厉的表情,儿子开始沉溺进了网络游戏,成绩每况愈下……

思考:谁该为儿子的网瘾负责?

1:母亲、儿子、同学三人都有错。母亲不能因为儿子成绩一次的退步就对儿子过分严厉;儿子要坚定立场,不能沉溺网络;同学不应该教唆儿子去网吧。

师追问:那么你认为儿子为什么会跟同学去网吧呢?

1:因为与母亲之间的矛盾不能及时宣泄和化解才会经不住同学的诱惑,最终沉溺网络。

3:母亲和儿子,母亲的为儿子担心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对于儿子的要求不能过于严厉,应与儿子达成共识,在和谐地交流中教育儿子。

师小结:儿子之所以沉溺网络,既有自身处于青少年时期缺乏自制力和分辨力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与母亲之间存在的隔阂没有得到及时化解。隔阂的产生是双方的,母亲和儿子都需要为这样的结果负责。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和化解与父母家人之间的隔阂,就容易产生压抑、叛逆等心理,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伤害家人之间的感情,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要学会使用正确的方法及时化解与家人之间的隔阂。

分析:本环节通过漫画和小品的形式呈现母亲与儿子之间的故事,丰富的教学形式和网络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通过对于案例故事的分析以及教师的引导,能够分析母亲与儿子间隔阂产生的原因,体会到家庭中隔阂的产生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利影响,基本能够达成本环节的教学目标。但通过教学实践,也存在着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

1、材料选择是提高情境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在本课的教学实践中,设计的案例虽来自于学生中真实故事,但由于教师课前的加工以及学生小品演出时的导向性存在偏差,在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倾向于由于母亲的严厉以及同学的不良引导导致儿子沉溺网吧,虽经教师引导,学生能够及时明白儿子沉溺网络是由于与母亲之间产生的隔阂这一原因,但也为课堂教学的流畅和自然设置了些许阻滞。

情境讨论和案例分析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尤其是低年级有关学校、家庭等内容,教师常常会通过呈现学生身边发生的故事来完成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但在选材上应更加注重真实性和与教学内容的匹配性,应避免虚拟情境,真实的素材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减少或避免使用具有较强干扰因素和偏向性过强的材料,使案例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学生情感的触动是提高情境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在本课中,虽然案例的取材来自对于学生的调查,探讨的话题也能引发学生的关注。但由于案例的内容过于平淡,缺乏震撼力和典型性,因此学生仅仅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就事论事”,无法真正使学生的情感产生触动,发自内心地主动化解与家人的隔阂。

因此在今后的情境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和设置的情境应具有典型性,能够非常清晰地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说明教学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情感的触动,才能为学生接受教学知识,课后导行奠定基础。

3、高效设问是提高情境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呈现情境后提问,目的希望引导学生分析由于母子间的隔阂未得到及时解决才会导致儿子沉溺网络,继而懂得化解隔阂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为掌握对待隔阂的正确方法奠定基础。但由于“谁该为儿子的网瘾负责?”的设问过于宽泛,指向性未能过于明确,学生很难从母亲和儿子两个角度非常透彻地分析到隔阂产生的原因,未能学习为化解母子隔阂的方法提供良好的依据。

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容易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以为学生能够回答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可在教学实践中却常常遭遇学生无法回答或回答较大程度偏离教师预设的“意外”,这不仅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长此以往更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不愿回答问题的现象。因此在课堂设问中,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出发,设计教学问题,做到“以学定教”;同时尊重学生每一个回答,以追问和反馈的方式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促进学生情感和认知取得一定的进步。

在本次课堂教学的准备过程中,我得到了来自备课组和许多老师的支持关心和帮助,也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材的理解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过实践,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希望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认真地反思和学习,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上取得更大的进步,为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创造学生喜欢的课堂而不懈努力!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