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德》观后感
发布时间:2006-03-13 来源:
   张思德,一个久违而熟悉的名字, 曾记得在《为人民服务》 一文中读到:“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这是一位伟人对一名普通士兵的赞扬。
     看电影《张思德》知道张思德1933年18岁时就参加红军,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3次走过草地,受过3次伤,立过几次功。最让人感慨的是他参军以来的11革命生涯中,许多和他资力相同的人。早已经是团长、旅长,至少也是营长。但张思德却一直是做勤务员,通信兵,警卫员,从来没有被提拔升迁,直到他烧木炭牺牲时也只是中央警备团的战士 。 张思德,有着“闷葫芦”般无私无畏的品格。然而,这个“闷葫芦”就是认定自己“多做事少说话”的准则,无所求,无所谓,我想也许这就是其人格价值的真正所在:憨厚,丝毫没有受功利主义价值观念左右自己前进的生活!
     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张思德同志烧炭时微笑的情景。我们虽然没有经历过战火硝烟的年代,但是可以想象的到那时生活的贫穷、苦累、饥饿和危险。对此我们的张思德是怎样做的?他不管何种困难何种艰辛,总是微笑面对。张思德那回眸时阳光大男孩般的笑容却让多少人为之深深感动!也许作为一个好人不需要做什么过多的说明,它就在那里超脱般的存在着,仅仅因为它博大的胸襟,还有一些是世俗并不能很好地理解的、绽放着光芒的人格魅力。在看过了电影《张思德》后,我想每位看过的人,内心深处一定都会有一些感触,这种感触从某种意义上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他却在我们的心中划过一道深深的印痕,这种印痕让人感觉到一种觉悟的力量,犹如一股清泉沁入心扉荡起阵阵涟漪,让人细细思索、让人无穷回味。我想如果我们拥有努力干好本职的一流心态,不也是又一个张思德吗?
分享到:
相关信息